“大家紛紛想趕在關稅清單落地前把貨都送出去。”一位華東地區的貨運代理對記者表示,這種情況在8月下旬之前尤其明顯。

<中美海運航線在今年的旺季“旺上加旺”>

近期,交通運輸部公佈的8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(CCFI)顯示,美西、美東航線環比分別上漲10.1%、6.5%;反映即期市場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(SCFI)上,美西、美東航線則環比分別大漲27.2%、20.1%,分別創近四年以及一年半以來高點。

第三季度是集運市場的傳統旺季,但今年的8月與往常也有些許不同。上海航運交易所(下稱“上海航交所”)的報告分析稱,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,一方面,部分貨主為規避風險,加速合同履行,市場貨量在傳統運輸旺季期間表現良好;另一方面,部分航商下調了市場運力,更加使供求關係趨於緊張。

這種火熱盛況甚至延續到了9月。上海航交所的數據顯示,9月以來,在多數航線運價有所回落的情況下,美線依然堅挺,略有上升。從往年的數據看,中美航線在這兩個月中很難保持連續高幅增長,環比可能出現“一升一降”。今年的情況是否會不同?

<中美海運航線“爆艙”頻現>

在整體運力仍有過剩風險的行業背景下,今年8月的這波行情實屬靚麗。

最近四年的數據顯示,SCFI美西、美東航線通常會在8月份迎來上漲,因當年市場供需和基數價格差異,漲幅也有所不同,例如在2017年,集運市場回暖,多家集運公司扭虧為盈,8月SCFI美西、美東環比分別增長22.7%、12%,今年8月,兩條航線上漲幅度則分別高達27.2%、20.1%。

價格高企的另一面,船舶艙位的利用水平也有所提升。據悉,8月上海港的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穩定在95%以上,並時有爆艙情況出現,艙位狀況持續緊張。

“爆艙”是指貨運船在港口的某一航次實際訂艙箱數超過箱位配額,或者實際訂艙貨物重量超過預定的貨重限額,此時,部分貨主將遭遇“甩櫃”,貨物無法按期上船。

中美貿易戰  

據了解,由於艙位緊張,航商自月初即大幅上調訂艙價格,但由於需求極為旺盛,即期市場運價此後曾多次上漲。除了CCFI、SCFI,寧波航運交易所的數據也顯示,8月美東航線指數平均值為1140點,環比、同比分別上漲23.1%、26.3%;美西航線指數平均值為1268.1點,環比、同比分別上漲31.8%、25.9%。

中美間航運需求情況如何?從數據上看,貿易摩擦短期內並未造成兩國間的貿易量減少,反而有所增加。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,今年8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貿易總值為2948.2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11.2%,環比也增長10.1%。

除了傳統的旺季因素,中美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加速了部分貨主的出貨節奏。“大家紛紛想趕在關稅清單落地前把貨都送出去。”一位華東地區的貨運代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,這種情況在8月下旬之前尤其明顯。

8月23日,美國對中國第二批價值160億美元商品關稅清單落地,這是眾多貨主與貨代等待的一個時間節點。但“靴子”落地之後,運價上漲的情況並未立即停止,一方面新的關稅清單仍有可能通過,這種避險情緒沒有根本上得到緩解,另一方面,中美航線運力縮減也是導致價格緊俏的因素之一。

此前不少媒體報導稱,2M與THE Alliance兩大聯盟在中美貿易“敏感期”相繼宣布取消或暫停亞洲至美西航線,今年7月,THE Alliance宣布減少一條、合併一條亞洲/北美西海岸航線,更早之前,馬士基、地中海航運在內的2M聯盟也宣布撤出跨太平洋航線市場部分運力,暫停一條中美航線。

<9月運價或將溫和上升>

當前傳統市場的旺季已接近尾聲,但近期的數據仍顯示出這一市場的強烈需求。

在過去的一周中,上海至美西運價環比上漲1.5%至2332美元/FEU,上海至美東運價環比微漲0.9%至3518美元/FEU,艙位較為緊張,班次多有滿載。本周繼續延續了這種趨勢,美西航線運價仍保持著小幅上漲。

從往年的經驗看,8月和9月的運價時常會出現“背離”,如果8月份運價大幅上漲,9月份增速將放緩,甚至出現下跌,反之亦然。同樣以2017年為例,8月SCFI美西、美東航線分別上漲22.7%、12%,到了9月,又分別下降8.5%、14.9%。

需求端方面,集中出貨的趨勢並未扭轉。“我們認為貿易摩擦下貨主加緊提前出貨,但傳統旺季已近尾聲,後續漲價情況有待觀望。”天風證券交通運輸分析團隊的一份週報寫道。

天風證券交通運輸分析師李軒對記者指出,貨主仍在瘋狂出貨,中美航線預計會“火”到11月。“貿易摩擦中遠期看會引起(供應鏈)轉移,而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,所以製造商在政策出來前還是要提前出貨。”

從這週的趨勢看,中美航線或能在9月保持持續高位,不過,大幅上漲的情況也很難出現了。錦程物流的一位貨代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,9月份中美航線價格相對要平穩一些,“到9月底應該不會變化太大。”

但是中美航線的階段性繁榮有“透支”運力的風險。法國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全球集裝箱運力總體將增長6.1%左右。“集運行業有個瀑布流效應,大船替換小船,現在歐線都是1.5-2萬TEU的船,小的都用來換到美線,加上也造了很多8000–12000TEU的船,美線整體運力還是過剩的。”李軒分析指出。

事實上,集運市場整體的不確定性尤存。上個月公佈的不少集運公司的業績均顯示,集運市場的恢復尚未穩定,局部供需雖有改善,但總體業績受宏觀經濟形勢、油價和匯率波動影響較大,即使價格上漲,也更多是旺季下的階段性上漲,或者悲觀情緒下的反彈。

(Source: 21世紀經濟報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美貿易戰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威爾的船務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